9月15日華為芯片供應鏈危機:臺積電、三星等停止供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與華為合作應對挑戰
9 月 10 日,余承東宣布鴻蒙系統將在 12 月推出手機版本。這一消息讓大家非常興奮。這表明華為在面對美國的打壓時,有了新的應對辦法。在巨大的壓力下,華為每次取得的突破就如同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
鴻蒙系統的發展
鴻蒙系統的功能目前已達到安卓 80%的水平,并且還在快速進步。它最初的定位是下一代操作系統,其跨平臺等特性表明它并非專為手機而設計。如果不是美國進行打壓,按照原計劃,至少要 3 年后才會推出鴻蒙手機版。這顯示出華為的計劃被打亂了,被迫加快了推出鴻蒙手機版本的速度。而現在即將在 12 月推出手機版本,明年全面支持,這也是華為進行絕地反擊的一種表現。這充分體現了華為在操作系統方面有著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應變能力。
美國打壓下的云手機
因為美國進行打壓,導致谷歌停止供應,所以華為推出了云手機。當下只是給企業客戶提供移動應用的虛擬運行環境。有人對之前為何不推出提出了質疑。這需要考慮之前的技術條件,像網絡延遲這類的問題。如今華為的 5G 技術有了發展,使得網絡延遲降低了并且帶寬提升了,這為云手機的普及帶來了可能性,未來有望打破美國芯片的封鎖困境并且引發智能手機的變革。
危機下的機遇
華為的芯片遭受到了美國的打壓,然而王成錄卻聲稱這種限制帶來了機遇。這并非是沒有緣由的。在這樣的壓力之下,華為開始著手聯合各個方面來構建一個沒有美國技術的生態系統,甚至包括芯片的生產線。由此可以看出,華為把危機當作了轉機,借助限制去創造新的可能性,積極地探索新的出路。這表明華為不會向困難屈服,而是在努力地尋找應對的辦法。
芯片產業布局探索
華為海思在芯片業務方面展開了諸多嘗試。華為當下正在四處尋覓芯片人才,對芯片產業鏈進行整合。其目標是具備像三星、英特爾那樣能夠自主研發和生產芯片的能力。比如屏幕驅動 IC 就是華為在芯片業務中進行布局的一個方向。這些都是華為為了規避美國制裁的影響,提升自身競爭力,在芯片產業中投入精力的體現。
華為的危機意識
華為具有極強的危機意識。它會將部分技術產品隱藏起來,給同行留出一定的余地,同時也為自己留下了回旋的空間。華為還有很多像 Atlas 900 算力能達到 50 萬臺計算機這樣強大的研究成果。華為的云服務機房都是由自己設計的,以此來確保云服務的穩定。這種危機意識使得華為在遭遇像臺積電斷供這樣的危機時,具備了應對的資本。
華為的未來展望
華為在系統方面努力前進,鴻蒙系統不斷發展完善并推向手機;在芯片方面努力前進,正努力擺脫美國制約;在云服務方面努力前進,云手機未來有望普及并改變行業格局。華為在各方面的布局都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那么大家是否覺得華為能夠成功構建起完全獨立于美國技術之外的生態體系?歡迎大家點贊、分享并在評論區討論。
作者:小藍
鏈接:http://www.beijingshangmencuiru.cn/content/6117.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